1993年至今,煙台榮昌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做一件事——製藥。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二十多年如一日,榮昌人研製出了中國率先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抗體-藥物偶聯(ADC)抗癌新葯,震撼海內外;搭建國家級抗體藥物研發綜合服務平台,為所有志同道合者做嫁衣,向全社會釋放藥物研發產能。“我們要不斷向新的可能性挑戰,做中國最好的製藥公司,把製藥這件事干到極致。”全國人大代表、煙台榮昌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威東對未來充滿信心。
領航我國自主創新抗癌葯研製
見到王威東時,他正身穿白大褂,在榮昌生物製藥(煙台)有限公司一期生產車間視察新進設備調試情況。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如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正是他不斷思考並加快推進的工作。眼下,他最關心的就是公司首個生物葯“泰愛”(RC18)的產業化準備情況。榮昌對“泰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藥物分子結構獲得全球專利保護。
榮昌生物副總經理李壯林向記者介紹,新到位的兩台2000L生物反應器進口自德國,是全球體量較大的一次性可拋棄式生物反應器,僅其中一次性使用的2000L塑料袋就價值十多萬元,整套設備可謂價值連城。
從2008年開始研製到現在,“泰愛”每一次試驗都成功“過關”,離上市越來越近。“這款新葯的臨床研究已進行到Ⅲ期,上市前我們要做大量的產業化準備工作,包括按照國際標準建設生產車間、引進設備等。”王威東向記者介紹,該生物葯可靶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疾病,是攻克這一類頑疾的“新型武器”。
而在今年9月21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8年CSCO學術年會上,由榮昌生物研製的另一個生物新葯RC48-ADC,讓來自全國參會的眾多腫瘤領域臨床醫生、業內人士為之震驚。臨床試驗數據显示,RC48-ADC在治療晚期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葯是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一類創新生物葯,得到國家重大新葯創製“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支持。
一切為了“創造臨床價值”
1993年從“肛泰”起家,榮昌在國內中成藥領域異軍突起。25年後的今天,榮昌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製藥企業。目前,榮昌十多個生物新葯研發項目中,有1項列入國家“863”計劃,十多項進入國家“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我們榮昌人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創造臨床價值,這也是我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王威東說,這個“臨床價值”包括療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以及“可及性”更強三方面。要做到這三點,沒有堅持自主創新的毅力就是空談,而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引領是關鍵動力,核心的是人才。在國際生物製藥領域,歐美國家的技術一直遙遙領先。眼下,國內不少製藥企業多是採取海外併購的方式,尋求新技術,尋找新路子。而在榮昌生物醫藥園,很多“洋”院士組團上門帶來“洋”技術。
做“嫁衣”釋放藥物研發產能
2017年6月,煙台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註冊成立,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入駐。該孵化中心一期工程規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包括孵化大樓、生物醫藥展示及服務中心、動物實驗房、動力中心等板塊,可容納90家生物醫藥研發單位入駐、1000名科研人員開展研發工作。榮昌人要建的是一座國家級生物醫藥孵化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全套服務。
孵化中心僅是榮昌“生物製藥生態圈”眾多環節裏面的一個。“孵化中心解決了基礎研究的環節,公司兩大平台技術為研究開發提供保障,我們還正在創建國家級抗體藥物研發綜合服務平台,由此構成的生物醫藥生態園區將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從源頭研發到規模化生產的一整套服務體系。”王威東說,這種將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所、金融機構、中介機構集結在一起的“生態圈”,能夠將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為生物醫藥產業壯大提供強勁推力。
王威東說:“我們要把榮昌生物做成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生物製藥公司,同時把生物醫藥生態園區建好,為我們國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要帶好這個頭。”(YMG記者/任雪娜 通訊員/程偉 趙書偉)
來源:《煙台日報》2018年12月6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