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 Center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分享到:

從“榮昌肛泰”到“榮昌生態圈”——寫在榮昌製藥成立25周年

2018-04-18

  朵朵春意,見證歷史瞬間;


  樹樹芳華,記取榮昌足音。


  日曆翻回到1993年。這一年,煙台榮昌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轉年“肛泰”上市,迅速叫響大江南北。25年,征途如虹。站在2018年這個春天的門口,回望走過的歲月年輪,榮昌固本開新的時代畫卷激蕩人心。從“肛泰”起家,榮昌在國內中成藥領域異軍突起,今天,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製藥企業集團。


  眾星璀璨、群嶺生輝。眼下,啟用僅僅三周年的榮昌生物醫藥園區發展風生水起:一個橫跨現代中藥、生物製藥、生物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生物醫藥企業和項目孵化四大領域的特色園區蔚為大觀。“生物製藥生態圈”,正在形成!


  從“肛泰”到“生物製藥生態圈”,榮昌人以堅實的步伐踏出一段靚麗的足跡。


  這是一種信念——始終向新的可能性挑戰;


  這是一種堅守——做中國最好的製藥公司。

  

  引進來——

  “洋院士”組團帶來“洋技術”

  

  2018年3月16日,榮昌生物醫藥園內。


  春寒料峭之際,羅恩·巴比克院士一行帶來了“熱騰騰”的新項目——業達孵化牽手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Tricca Technology,將在煙台開發區共建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型納米阻抗生物傳感檢測儀,並推進其臨床及環境衛生檢測應用。同時,羅恩·巴比克院士作為業達孵化中心名譽總裁,與榮昌生物製藥(煙台)有限公司簽約,成立院士工作站,雙方將開展單克隆抗體製備、腫瘤聯合治療方案制定、腫瘤分子診斷和靶向治療等相關研究,建設單克隆抗體協同免疫調控因子聯合治療、臨床前藥物評估驗證、分子診斷試劑研發等核心技術平台,開展高層次技術人員培養全面合作。


  羅恩·巴比克院士一行大有來頭。羅恩·巴比克院士曾為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研副校長、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醫院名譽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並擁有世界範圍內多項資質及榮譽稱號。Tricca Technology公司的發起人大衛·威薩特院士、陳頡院士和斯考特·邁卡伊博士是代謝組學研究和納米快速檢測應用的國際權威。


  在國際生物製藥領域,歐美國家的技術一直遙遙領先。眼下,國內不少製藥企業多是採取海外併購的方式,尋求新技術,尋找新路子。而在榮昌生物醫藥園,加拿大的“洋”院士組團上門帶來“洋”技術,在國內,這可是件新鮮事兒。


  為啥“洋”院士主動找上門來?


  那是因為,榮昌人堅信唯有源頭活水,才能攪動企業跨越大發展的“一池春水”。25年來,榮昌一直堅持“引進來”的策略。煙台榮昌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威東表示,要充分認識人才價值,激發高端人才的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主人翁意識,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在這種“以人才為本”的理念吸引下,榮昌生物醫藥園區成為高端海歸人才聚攏的新高地。截至目前,園區現有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1人,先後5人入選國家特聘專家,2人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1人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5人入選煙台市“雙百計劃”人才、5人入選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領軍人才”。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才匯聚而來,形成了一支700餘人的高精尖專家科研隊伍。


  有人才不愁沒有好項目。目前,園區內有的十多個生物新葯研發項目中,有1項列入國家“863”計劃,十幾項進入國家“新葯創製”重大專項。

  

  走出去——

  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上的“新面孔”

  

  2018年1月5日,美國舊金山,第36屆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在此舉行。


  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是全球生命科學領域規模較大的投資研討會,也是業內公認的規格較高的年度盛會,亮相的知名醫藥行業巨頭要宣講公司新一年的產品開發及發展計劃。可以說,這是初創生物醫藥公司、技術平台公司與大型葯企、投資人碰撞的絕佳時機,盛會引領着全球醫藥健康領域的發展與投資風向。


  榮昌人,怎能錯過這一盛會?


  長途跋涉趕到舊金山的榮昌生物製藥(煙台)有限公司CEO房健民,來不及片刻喘息,就率商務團隊來到了會場。首次“闖進”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對於榮昌的海外業務宣傳和拓展意義非凡。“我在多個分會場進行演講,還與潛在客戶、合作企業、投資機構進行了十幾場商務會談,向業內人士和投資者展示了榮昌生物豐富的研發管線和最新的臨床研究進展,以及公司強大的技術平台。”房健民說。在以歐美葯企“唱主角”的大會上,榮昌作為極少數的中國葯企參會。這張來自東方的“新面孔”,讓人耳目一新,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前來洽談。


  實力面前無國界。房健民知道,國外投資者對榮昌感興趣,並不是因為榮昌來自中國,而是榮昌手裡握着非常有競爭力的生物新葯研發項目和技術。


  有怎樣的高度,就能看見怎樣的風景。


  25年來,以中成藥起家的榮昌,雖身處煙台一隅,但卻始終將視線緊盯國際前沿。今年“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王威東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榮昌從1997年開始進入生物新葯創製領域,建成了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園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目前,我們還在大力發展CDMO(生物藥物服務外包)業務,為國內外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從研發到上市的一整套代工服務。”榮昌每前進一步,都與世界前沿技術實現無縫對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只有不停地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才能融入世界發展潮流,才能讓發展充滿潛力。

  

  苦精耕——

  兩大平台培育十餘個生物新葯

  

  時間回到2017年12月2日。


  瀋陽,來自全國的專家共聚一堂,RC48-ADC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Ⅱ期臨床研究討論會如約召開。


  RC48作為我國率先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抗體-藥物偶聯(ADC)藥物,是國家“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重點支持項目,研發過程中的每一個新動態,都受到專家們關注。會上,大家對RC48的結構特點、藥理特性及前期臨床研究進行了總結。結果显示,RC48表現出良好的抗腫瘤效果,同時患者耐受性較好,不良事件發生率低,這為RC48乳腺癌臨床試驗項目的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除了RC48之外,榮昌還有另外一個創新生物葯——泰愛。2016年9月,泰愛III期臨床試驗開展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的同時,啟動了其他多個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研究,目前進展順利。


  ……


  新葯研發每前進一小步,都需要榮昌人付出極大的努力。“我們要以不變應萬變。在複雜、艱難的外部環境面前,只要我們耐得住寂寞、扎紮實實做新葯研發,一如既往地堅持創新,就一定能研發出好葯!”房健民說。作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房健民放棄了美國企業給予的豐厚待遇,回國專心從事生物新葯研發,傾注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只為實現心中的信念:“作為一名醫藥人,要研製出中國自己的生物新葯”。


  不怕困苦,不斷進行新舊動能轉換,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鎖定世界尖端技術,從2008年開始,榮昌累計投入建設、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先後打造CHO和ADC兩大核心技術平台。


  CHO平台是抗體藥物生產的核心技術。這一平台採用國際上先進的一次性細胞培養袋新型生物反應器,擁有基因工程重組CHO細胞構建、高效重組細胞系篩選、真核細胞大規模培養、蛋白質分離純化四個平台模塊;確立了先進的無血清懸浮流加培養工藝,大規模抗體純化工藝具備了抗體藥物的產業化能力,被國家科技部確立為“國家(企業)創新藥物孵化基地”。


  ADC技術平台配有150升至500升體積的偶聯反應釜,形成從基因克隆、細胞庫建立、化學合成與偶聯、小試表達、中試放大直到規模化生產的新葯開發生產系統。目前,榮昌已掌握大規模抗體-藥物偶聯工藝、小分子藥物和連接頭大規模製備工藝、抗體-偶聯物表徵分析和質量控制技術、藥物評估模型等四大ADC核心技術。2013年底,這一平台技術列入國家“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依託這兩大平台,榮昌才能孕育出十餘個自主創新的生物新葯。

  

  新格局——

  “榮昌生態圈”背後的全鏈條服務

  

  2017年6月,煙台開發區白銀河畔。煙台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在此註冊成立。這,意味着一座目標是國家級的生物醫藥孵化中心落戶榮昌生物醫藥園區。


  煙台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一期工程規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包括孵化大樓、生物醫藥展示及服務中心、動物實驗房、動力中心等板塊,可容納90家生物醫藥研發單位入駐、1000名科研人員開展研發工作。


  孵化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全套服務。“我們將創新性搭建一站式‘孵化’服務平台,為創業者和企業提供工商註冊、葯械註冊、財務、稅務、知識產權、法律、人力資源、供應鏈等全方位的服務。”國家級特聘專家、業達孵化中心總裁李元浩說,“通過篩選孵化中心的優質項目,我們可以參与進來,尋找到更尖端的研發技術。”


  孵化中心僅是榮昌生物醫藥園區建成的“生物製藥生態圈”眾多環節裏面的一個。“孵化中心解決了基礎研究的環節,兩大平台技術為研究開發提供保障,一整套的生產體系解決了生產研究的問題。”王威東說,“因此,園區的基礎研究、平台研究、生產研究已經搭建完備,形成了榮昌獨有的‘生物製藥生態圈’。”


  煙台榮昌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溫慶凱表示,榮昌生物醫藥園區的企業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園區內企業從前期研發、生產,再到投融資、諮詢、註冊、行政服務,可以說不僅能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工作”,還能包攬衣食住行,涉及的環節上千個。在這裏,不僅每一個環節能實現相互鏈接,還能不斷得到細分。比如研發,我們現在細分為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在此基礎上又不斷細分工作。“先進的生物製藥涉及到多領域和技術,企業單一的去做其中一個環節,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有競爭力。”溫慶凱說,這種功能全面而細緻的生物製藥生態園區在國內是少有的。對此,曾經長期關注生物醫藥產業的羅恩·巴比克院士感觸頗深。“發現很多國家在做生物製藥園區,但做好並非易事。究其原因,是因為一些國家的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條上,很難獲得多方位的支持,配套跟不上,科技成果轉化慢。”羅恩·巴比克說,“榮昌這種以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所、金融機構、中介機構集結在一起的‘生態圈’,能夠將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提質增效,擁有更強的競爭力。這種形式,在國際上寥寥無幾。”


  時間無聲,卻改變着一切。時間,已設定好新時代的工作坐標,榮昌人的夢想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